红火蚁种群数量十分庞大,攻击性强,在面对威胁时,具有非常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极易扩散至周边其他区域。因此比起寻常蚂蚁,红火蚁处理起来更加困难。
我国当前对红火蚁入侵,采取以预防和治理结合的策略,建立疫情阻截防控机制。下面,将为大家带来防治红火蚁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
A、水淹法
先用开水浇湿蚁丘的表面,再用铲子挖开蚁丘的土壤,再继续浇灌,一层一层持续此法。5~10天就可以较好地控制红火蚁的种群。若能直接发现蚁巢,也可将其直接浸泡在呈有开水的容器中。
注意:红火蚁在遇到水淹情况时,会迅速抱成团以漂浮于水面之上,并且能随着水流扩散到更远处,所以采取此法时要避免水流的自由扩散,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B、火烧法
先用木棍轻敲蚁丘,将红火蚁赶出,再用喷枪在蚁丘表面烧,边挖边烧;或直接将可燃液体,如酒精、汽油,洒在蚁丘表面,将其点燃。
注意:此法处理速度较慢,不适宜大面积处理,避免在风大时使用,也对周边植物存在一定风险;处理时要小心火源,以免被烧伤。
2、化学方法
大范围处理红火蚁,化学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专业防治人员控制红火蚁扩散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化学防治如下:
A、毒饵诱杀法
将对红火蚁具有慢性胃毒的毒饵投放在红火蚁的蚁巢四周有工蚁活动的区域,利用红火蚁交哺、整理和清洁的特性,将药剂传递到整个红火蚁群体,从而杀灭整个群体的方法。
该法具有安全、靶标确定、效果明显等优点。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在施用饵剂后14~42天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处理方法
对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的发生区,建议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距蚁巢10~50厘米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一般直径在20~40厘米的蚁巢,使用毒饵剂标签中推荐用量的中间值,直径小于20厘米或大于40厘米的蚁巢,使用其推荐用量的下限值或上限值。
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的发生区,则采取普遍撒施法。处理较大面积区域时,可用手摇式撒播器撒施;处理较小面积区域时,可直接用手(穿戴手套)撒播。撒施毒饵剂时,要覆盖所有发生区的所有地点。
注意事项
投放时间:一般选择晴天的晨早和傍晚,最佳时间为雨后,这是红火蚁外出最活跃的时段。
投饵前,先用竹枝或其他物件轻拍触动巢体,待工蚁出巢时直接投放饵料,但投饵时不可毁坏巢体。
药剂选择
目前使用较多的红火蚁毒饵成分有氟虫腈、吡虫啉和氟蚁腙等,有些昆虫生长调节剂也有在使用,例如吡丙醚;大环内酯类的化合物也在使用,例如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
为了避免浪费毒饵,在施药前可进行快速测试,以确保红火蚁会积极觅食。具体方法为:在蚁巢附近放置少许薯片,2小时后,检测红火蚁对薯片的觅食行为,若它们食用薯片,则证明其也会吃毒饵。
B、药液浇灌法
按照触杀性药剂产品标签使用要求配比药液,在红火蚁巢周边15-25厘米进行环状喷洒,以防止红火蚁外逃;
然后,再将蚁巢打开进行浇灌,则可以快速杀灭大量红火蚁个体。
该法可以在1-24小时内,杀灭红火蚁,但如果无法杀灭全部个体,就会有令红火蚁扩散、入侵他地的风险。
药剂选择
可供选择的触杀性杀虫剂很多,如菊脂类、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其中苯氧威(Fenoxycarb)或甲萘威(Carbaryl)是一种非神经毒剂的氨基甲酸脂类,对人畜低毒,对天敌和益虫安全,对红火蚁除了触杀作用外,还兼有胃毒和抑制生长的作用。
特姆得®是美国最常用的红火蚁的防治药剂(目前已在中国上市),由高效氟氯氰和吡虫啉组成,具有快速的触杀效果和长效性。
C、粉剂(颗粒剂)撒播法
使用接触性粉剂或颗粒剂防治红火蚁时,将药剂撒施于活蚁巢上,再干扰破坏蚁巢使工蚁涌出、接触药剂。
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标签的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在20~40厘米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直径小于20厘米或大于40厘米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或上限值。
药剂选择
在国外,红火蚁粉剂和颗粒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氟虫腈、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
D、两步法
两步法能够有效彻底控制红火蚁疫情的方法。
第一步是指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大范围撒播毒饵;第二步是用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处理蚁巢。